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017年5月19日电(记者于嘉):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历经两年在阴山山脉大青山段发现并证实一处距今2000多年的五星联珠岩刻。专家表示,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对天文现象的认知水平提供了线索,并对梳理、研究古代天象记录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提供了珍贵材料。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说,这处岩刻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东北25公里处的花岗岩上,是5个口径为6厘米至10厘米、深2厘米至7厘米的“星穴”,代表金、木、水、火、土五颗星,它们两两之间距离不同,在1000米范围内呈弧形有序排列,宛如一条美丽的珠链。
吴甲才说,为了考证岩刻年代等相关信息,考古人员采用微晶痕凸体摩蚀梯度法断代等技术发现它们凿刻于春秋战国末期,专家组又通过GPS定位、实地测量和运算,发现这种五星联珠有序排列轨迹曾在公元前204年出现,进一步证实凿刻年代。
“这处岩刻是古人对天象的记载,其背后蕴藏着历史故事,岩刻的发现为我们梳理和研究重要历史事件提供了实物材料。”吴甲才说,大青山五星联珠岩刻所在地曾是冒顿统领的匈奴地带,公元前206年他们进攻东胡,公元前204年获胜,匈奴上层及阴阳家把此年春天天空出现的五星联珠现象,刻在应是冒顿举行祭拜仪式的山脚下。
考古人员在考察中还发现,大青山五星联珠岩刻选择的花岗岩色泽纹理不同,比如处在火星位置的岩石通体是火红色,而水星位置的花岗岩位于小溪旁。
“我国古代记载五星排列顺序的文物很少,这处岩画不仅体现五颗星之间的距离、夹角等位置关系,古人还根据这五颗星的物质构成和表现出的性状刻在不同的岩石上,这一有趣现象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认知水平。”吴甲才说。